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中美不惑之年:“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
作者王逸舟              日期:2013-03-15               阅读:4436 次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日开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恰在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40周年之际,又正值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在中美关系“四十不惑”之际,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之旅,如何将全面合作的中美关系推向前进?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指明什么方向?如何看待中美双边关系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之间是否真的知己知彼,已达“不惑”境界,以共同积极推进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演进?

  从中美破冰之旅到现在已走过40年,中美关系是否真的应了孔子那句话“四十而不惑”?实际上,中美之间各种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不少。双边关系中的“惑”仍然很多。正如中美联合声明中指出的,中美双方有必要加强各层次的实质性对话和沟通,以减少误解、误读、误判。也许,中美建交四十年,未能真正达到“不惑”的境界,实际上更多的是需要有追求“不惑”的勇气与精神。

  胡锦涛访美具有战略价值和全球高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在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电话专访时认为,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之旅具有非常高的战略价值。从已经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来看,以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详实的文本,涉及的领域非常多,更重要的是具有战略高度。把中美关系定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战略伙伴,两国的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了。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这体现了双方真正平等的姿态,以及双方会谈的透彻、全面和详尽。中国具有一种全球的眼光和责任感,美方对于中国作为世界角色的认可也达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本次“胡奥会”所取得成果的最大亮点。

  1979年邓小平和1997年江泽民的两次访美都是比较有高度的,而这次胡锦涛主席访美是最有高度的。1979年邓小平访美透露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改革开放的时代,开启了中美双边关系大门。而1997年江泽民访美,从一个风雨飘摇的路段走出来,稳定了中美双边关系,美国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同一个准备崛起的大国打交道,而且那一次访美,江泽民也特别提到了具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的国家的相处之道,给新世纪到来做了准备。

  而这次胡锦涛主席访美,则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给中美关系一个中长期的重新定位,真正彰显了中美两个国家的全球视野和全球责任感。两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全球角色的国家,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已经崛起的有全球意义的大国,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之下的相处之道,用胡锦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相向而行,不是对撞,不是冲突。

  中美不惑之年:“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

  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很多不同之处,然而,双方的合作空间非常巨大。希拉里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我们不需要一种零和关系。”“我们希望寻找尽可能多的双赢机会,因为这种关系将在很多方面决定21世纪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那么,中美之间的交往如何才能做到和而不同呢?王逸舟认为,中美之间的和而不同,与一般国家之间的和而不同意义不同。中国占了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又是现在最有发展势头的一个国家,美国担心被超越,反过来中国也担心,美国会不会想各种办法阻碍中国的发展,封锁压倒中国。在这种疑惑下面,正如胡锦涛主席在访美前夕接受美国两大报纸联合书面采访时指出,中美两国需要从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出发,排除干扰,应对挑战,相向而行,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这对两国关系的定位显得格外重要。

  当出现麻烦的时候,不要惊慌,不要因小失大,情绪一味坏到底就完了。反过来,当阳光明媚的时候,要冷静地看到分歧,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中美之间将来的问题还不会少,也不会那么轻描淡写,关键是出现问题、分歧的时候,不要让问题和危机恶性循环,局面失控,中美两国应同时往好的方向努力,相向而行,推动事态往好的方面发展,不要因小失大。



  阅读:443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