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我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作者王岳川              日期:2012-12-30               阅读:1536 次
我在2010年出版了《文化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后,今年又推出《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两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我在理论阐明文化强国和文化创新之后,坚持文化输出的海外实践。可以说2011年应该是我的“文化输出年”:我先在美国十几所大学进行“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学术讲演和书法展出;然后,接受拉美三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国的大学邀请,讲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并在三国办《王岳川书法艺术展》;10月到印度尼西亚出席“李岚清书法篆刻展”并做讲演《中国文 化与书法精神》;11月1日到英国伦敦大学出席国际艺术文化大会,并商讨2012到大英博物馆举办中国大书法大山水展的具体方案。 一 在美国各大学传播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 我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和北大书法所应美国十几所大学的邀请,赴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学术讲演,将分别在美国华盛顿、纽约、哥伦比亚、亚特兰大、圣路易斯、卡拉妈祖、明尼苏达、芝加哥、丹佛、旧金山等地的大学巡回讲演《中国文化创新与中国艺术精神》、《中国文化智慧的当代启示》、《中国文化书法艺术》等。在美国巡回讲演的大学有: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大学、南卡南卡罗莱州立大学、南卡普莱斯比大学、肯尼索州立大学、乔治亚州书法协会、亚特兰大孔子学院、亚特兰大爱默蕾大学、韦伯斯特大学、 韦斯特密西根大学,同时访问了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他已经做的十几场讲演,引起了美国各大学的文化关注和热烈反响,同时美国媒体也加以跟踪报道。 我在美国各大学讲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和《中国文化智慧的当代启示》中强调: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分别形成中国思想文化的三个维度。儒家强调的是“和谐之境”,道家强调的是“逍遥之境”,佛家强调的是“慈悲之境”。儒家之“和”即中和。“中和” 讲求消除心与物的对立,达到心物合一,知行合一,使宇宙与生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具有了和谐之美。诉之仁爱中庸、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人格修养。正可谓中国文化张扬和谐的精神,使人正直而不傲慢,行动而不放纵,欢乐而不迷狂,平静而不呆板,达到一种均衡、稳定、平和、典雅之美。可以说,儒家在立身处世中重视中庸之道,在家族血缘中重视人伦孝道,在经世致用中重视和睦和谐和平。道家强调“逍遥”。逍遥是一种化境,是生命空灵之道。也就是说,是以养生为美、以惜生为善,以等生死为精神升华。妙与精神的“虚实”紧密相关,即既重视物质又超越物质,既把握现实又超越现实之上,对生命世界的领悟中获得真正的智慧。可以说,禅宗强调境由心悟,只有达到生命的瞬间感悟,才能使人生产生高远的意义,才能对空间的无限有限加以超越,对瞬间永恒加以把握。佛家强调“慈悲”之境,强调生命的圆满和慈悲。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是圆融一体的,只有将自己的对生命悟性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待人、接物、处世中体现宽博慈悲,才真正具有活生生的生命体验,才能把握自己的本心,直观自己生命的内在光辉,使生命充实而有意义。可以说,文化是不止息的精神生态创造过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中庸平和、辩证宽容、知足常乐,幽默圆熟的多元特性。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构成一个鲜活生命体,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氛围,一个具有宇宙论、生死论、功利观、意义论的东方价值整体。 西方文化是“三争文明”和“三片文明”。欧洲现代性的“三争文化”强调丛林法则:人与人之争是竞争,群体之间是斗争,国际之争是战争!美国后现代性“三片文化”的世界播撒:大片、薯片、芯片。大片控制了人们视觉娱乐,薯片控制了人们的胃,芯片控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性。 中国文化是三和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际和平东方文化的边缘化。中国文化形象长期以来被妖魔化:“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我们应努力进行中国文化输出,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欣赏中国,使中国文化和艺术逐渐世界化变为可能。中国三和文明应该成为西方三争文明的重要补充和文化协调,在坚持以我为主、东西互动、和而不同的文化战略中,东方文化精神中的东方思维多层与多元性——绿色和谐、辩证思维、综合模糊、差异和同思想,对西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文化无疑具有纠偏和启示之功能。 中国新世纪的守正创新的大国文化不是扩张性文化,不是“中国威胁论”的冲突性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文化。中国文化是具有境界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博大精神博爱文化。中国文化学者应该坚持在守正创新中可持续地文化输出——中国应该在“物质现代化”进程中开始实现“精神现代化”,为人类带来更多精神价值财富;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从本民族高度想人类共同高度出发;坚持文化拿来输出中的自主创新,使中国思想成为人类思想。 就书法文化而言,中国文字与书法的形成有着分不开的重要联系。汉字的诞生,为书法源起奠定了基础。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草书、行书、楷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书体是随着字体的发展而丰富起来的。书法以线的飞动、墨的润华,抒情写意,划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精神轨迹。书法是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迹化,是最具东方哲学意味的艺术。她的一头连着文字,一头连着经史子集,是最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展示中国经典的书写艺术传播方式。 中国书法复兴的当代意义在于:其一,书法是汉字历史和人文意味的审美体现;其二,书法是经史子集的意义承担,促成中国书法文化复兴;其三,书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达到7000万之多。大抵上说,艺术“七艺”中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影视都不如西方——小说、诗歌现在没获诺贝尔奖,建筑现在全盘西化,戏剧、音乐、舞蹈都在向西方大量袭用。但在书法方面西方却不如中国!那种将中国书法一味西方化现代派化和民间化的企图是错误的。中国书法应成为人类审美经验。应坚持文化输出中的自 主创新,使书法在文化传播中成为人类思想。 我提出:新世纪中国书法应该坚持十六字精神: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大国形象包含四重形象,经济形象,政治形象,军事形象,文化形象。中国形象中的经济形象是辉煌的,政治形象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信任,军事形象也正在崛起和获得认同,但是文化形象却处于不利之境。可以说,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立中国文化战略和国家话语,迫在眉睫。事实上,中国遭遇的东海和南海危机,表面上是西方国家搅局南海,使得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问题日益复杂化。而深层原因,是中国“汉字文化圈”长期以来已经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南海一些国家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因此,只有恢复和重建汉字文化圈,诸多问题才能良性解决。 二 我在欧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文化访问并举办书法展 在访问美国之后,我飞往欧洲的德国、法国、瑞士、捷克进行学术访问,之后,由西班牙转机到拉丁美洲三国——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访问、学术讲演和举办“王岳川书法展”。 在古巴哈瓦那大学,我讲演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指出 “西方文化的东方化”与“中国文化得世界化”是21世纪中国学者乃至人类优秀学者最主要的两项宏伟工程,传授了中国文化书法的新理念,让西方年轻的眼睛回首中国文化的足迹。经过“五四”的中华文化,并没有完全翻掉自己的文化根基,比起其他古文明,中华文明在整个世界上是保留得最完整的,而书法,就是保留得最完整的中华文明的奇葩。在哈瓦那大学中央图书馆大堂举办的“王岳川书法展”时,我的一些理论上的新观念、书法上的美学精神,引起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极为关注。在展播谢飞导演的中国电影《益西卓玛》(西班牙语字幕)之后,哈瓦那大学师生就中国电影发展未来展开了对话。 在牙买加,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和牙买加学院分别举办了“王岳川书法展”。之后,我飞抵哥斯达黎加,与哥斯达黎加大学校长和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馆领导会面,在哥斯达黎加孔子学院举办了《中西在文化艺术交流中互相倾听》的讲演,并举办“王岳川书法展”。面对十分热烈的现场,面对哥大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烈反响,面对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充满了兴趣的诸多提问,我力图从文化的科技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来诠释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第一层,全球科技可以一体化,科学无国界,西方先进科技可以全盘“拿来”;第二层,结合中国特色大量引进,成为制度并轨;第三层,强调思想对话化,达成一定的“文化共识”;第四层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血脉,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具有文化生命和核心的意义。这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不可能“同质化” “一体化”,只能相互理解、尊重差异而走向“差异化”。在这一差异化、多元化的全球语境中,中国文化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近两个月的欧美出访中,我深切感受并发现,西方对差异化的中国文化的兴趣正与日俱增,西方国家的人们也热衷于谈论中国和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的发展进程,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从中发现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放弃那种文化失败主义和文化自卑主义,在中西对话与倾听之文化之旅已然到来时,走和谐救人类的文化之旅! 三 我赴印尼参加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并举办书法文化班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于2011年10月6日晚在印尼国家博物馆开幕。我应邀随行参加此次展出。此次展览由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中国美术馆和印尼国家博物馆主办,展出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的150余方篆刻及部分书法绘画作品,涵盖中国篆刻、世界文化、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生活情怀五大部分。 我应驻印尼使馆文化处、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和印尼阿拉扎大学邀请开展了“书法艺术培训与讲座”,吸引了来自雅加达、万隆等地孔子学院的学生和不少书法爱好者。在体验环节,我通过实物向大家展示和介绍了文房四宝,从教大家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开始,再以“永”字为例,教学生如何用毛笔写“点、横、竖、钩、提、撇、捺”这些基本笔画。最后,大学生们开始一笔一划地认真练习,描红,临帖,或者干脆随心所欲写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有的写“中国印尼,友谊长存”,有的写“你好,我学汉语”,还有的选择练习自己的中文名字,个个无不沉浸在体验书法的快乐之中。 这次活动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印尼朋友从中领略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加强中国人民与印尼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在全球多元多极化的今天,在历史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激荡中,中国书法当然不能救世,但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文化对话这一软权力“化干戈为玉帛”。人类历史表明,是世界各地人类共同缔造了世界文化。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完全封闭而脱离世界,中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文化并改造和丰富着世界文化。中国不仅是亚洲的中国,更 是世界的中国。 我注意到,中国文化对“汉字文化圈”的辐射力已经基本消失,中国对韩国、日本的影响微乎其微;对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的影响基本上不存在,相反这几个国家都变成了“英美文化圈”的追逐者和中国成为若即若离的仇人,形成大国文化亲和力丧失后的对峙状态。今天局势非常复杂,西方霸权势力和国人的崇洋媚外双重地阻扰中国文化的海外输出工作,所以中国有大胸怀的文人、有前瞻智慧的学者,任重而道远。中华文化应主动地向海外输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才能重新恢复“汉字文化圈”的文化魅力和文化软实力。 四 我到伦敦大学出席中国艺术国际论坛 2011年11月4日-5日,一场关于中国山水、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它艺术的关系的对话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办。此次活动是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美术馆主办和伦敦亚洲艺术周主办。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我应伦敦大学邀请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来自于中国、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史学家、批评家、策展人和艺术家们展开研讨会并做了精彩演讲。 我做了论坛主旨发言,对当代中国艺术走向问题做了深入阐发,中国绘画、书法文化的世界意义,我们如何能在这么一种中国式的现代形态中把书法艺术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其中有几点引发了会议的热烈讨论:书法如何向西方求索?但西方分两种,分界线是比较清楚的——现代性欧洲和后现代美国。向欧洲求索的结果基本上把中国边缘化了,比如欧洲的架上油画仅有500年,都把我们2000多年的纸介媒体——中国书画、帛书等基本边缘化了,起码今天全世界没有举办过帛书比赛、宣纸比赛之类的,只有东亚的一部分国家乐此不疲,其实就是被边缘化。但是现在面临的第二大问题,行为艺术、装置书法、拼贴艺术、达达艺术,有的是从欧洲进入美国后,与消费主义与低俗文化相融合,把欧洲的架上油画,那种贵族式的、古典气息的文化艺术边缘化了,其实张晓刚、岳敏君等等他们画的那些大头画,画的那些冷色幽默,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带有半行为艺术、政治波普的含义。 中国书法的困境在于,其一,中国书法回到古代是回不去了,其二,进入西方的话又被西方边缘化了,其三,进入后现代,又被冷幽默被调侃化被行为艺术化。中国书法只能在戴着文字“镣铐”跳舞这个中国中心中努力拓展。当然有时西化先锋们不写文字了,我认为那就是画抽象画了。文字是书法的一个底线,最早的书法不是“书法”的“书”,而是文字的意思。在严格意义上说,书法就是写文字优美雅化。 中国书法这些年文化突围就是在古今中西多变的四面墙中去找到一个新的天地,却发现四面墙都被堵住,中国传统丢失了,西方现代消逝了,后现代低俗化了,文字的戴镣铐跳舞也开始被扬弃了。但是,我发现空间有六个维度,四面皆堵,还有上下的天地存在,所以我们只有把根扎进去,把根基找到,找到文化母体的地基,所以我提出了“文化书法”。文化书法不对任何书法形成冲击,它既不是面对艺术书法,也不是流行书风,也不是现代书法或者是非汉字书法,这些书法探索都应该尊重。我认为,任何一个人的书法文化突围,任何人的书法创作的 奇思妙想都应该得到尊重。尽管有些路不通,还是要闯出一条路。 我在大会讲演中强调:中国书法文化形态何处去的问题,不仅关涉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和平发展,也关系到中国书法经验的世界化认同。从书法与文化输出、书法与中国身份、书法与东方形象这一更大的文化语境上看,一手拿枪一手拿《圣经》的西方征服者,通过战争获得了西方文化话语的高势位,迫使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国文化全面失效,并一直游离在全球化文化话语规则制定的边缘。如今,中国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意识到中国不应该满足于人类物质生产加工厂的地位,而是通过个体的文化修为,促使民族文化逐渐走向自觉自 信从容高迈,不再渴望中国文化走向“西化”,而是渴望中国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在差异性文化中互补中,提升人类内在心灵境界。 我相信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趋势不可逆转,西方文化应该学会倾听和尊重东方文化,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生态的发展为期半天的圆桌研讨会以及为期一天的国际论坛在11月5日落下帷幕,之后,一行专家应伦敦大学邀请参观了大英博物馆。 我在“奔走列国传播中华文化”中坚持认为:中国新世纪的守正创新的大国文化不是霸权性文化,不是“中国威胁论”的冲突性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文化。中国文化是具有境界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博大精神博爱文化。在此意义上,中国文化的新世纪输出是对全人类未来的贡献。我们应努力进行中国文化输出,使中国文化和艺术逐渐世界化变为可能。 中国和平文化精神可以遏制西方文化战争精神。在人类战争频仍而恐怖主义遍布世界的今天,在人类文化在西化主义中面临“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情态下,在人类精神出现价值空洞和生存意义丧失的新世纪危机中,在人类遭遇现代性陷阱和核战危机后,我们必得思考人类未来究竟应何去何从?!在人类遭遇到生态失衡的海啸以及地缘战争威胁的今天,作为东方大国应该深思,中国文化应该怎样创新并持之以恒地输出!东方应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对处于现代性弊端中的西方有新的启迪!从现在开始,中国人更应该站在人类思想的制高点上来思考人类未来走向,中国文化创新和超越应该成为新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坐标!东方文化创新必然使西方文化单边主义和政治霸权主义走向终结!

  阅读:153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