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官德水平是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晴雨表”
作者孙春晨              日期:2013-04-11               阅读:4244 次

原题:2012“最美现象” 超越道德相对主义

“最美现象”展示的是道德正能量,是对道德相对主义以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超越

道德相对主义是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道德相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受到一些人的热烈追捧,这是造成人们道德信仰缺失和社会道德权威失落、导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主张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的限制。然而,个人总是生活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行为主体,因此,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一味地采取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就会走向极端,从而导致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只关心自己、只爱自己,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上,为了谋取个人最大利益、获得个人的最大幸福,不惜违反、损害和牺牲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是违背道德要求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

极端的个人主义会使社会公共道德的源泉干涸,而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当今中国社会所出现的严重道德问题,与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式过马路”是2012年出现的网络用语,是对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出现这一现象固然有政府公共管理不到位、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从个人的道德素质来考察,依然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作祟。因为有人闯红灯,如果自己等候绿灯再通过,就是吃亏了,这是一种向不讲道德的人看齐的“从众心理”。

一些人认为,在别人不讲道德的社会环境下,自己讲道德就是“异类”。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社会公共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形成,这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悲哀。而在一个充斥着不良道德风气的社会里,个人将体会不到快乐和幸福,这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悲哀。道德内在地蕴含着向善、利他、和谐、友爱和崇高等为人们所赞许的价值,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存有积德行善的愿望。但是,在实际的道德生活中,人们虽然比较容易达成向善的道德认同,却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道德态度与道德行动相脱节。比如,一些人往往将自我利益的实现或不受损害放在首要位置,由于选择利他的道德行为有时会影响甚至妨碍个人利益的实现,因而在遇到利益冲突的情形时,往往会表现出个人主义的行为趋向。同时,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做好事得不到好报”的案例,法律不能切实地为道德“撑腰”,更强化了人们“自保避害”的心理。

官德水平的高低是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晴雨表”

2012年,媒体披露的“表哥”、“房叔”、“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事件,折射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官德的缺失,而不断被老百姓所诟病的政府官员道德素质低下问题,除了民主和法制监督不健全的原因之外,官员自身以权力谋取私利是内在的因素。官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由于不能做到道德自律,无论是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官员的道德缺失相关。

官员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一旦官员无视法律和道德的要求,恣意妄为、唯利是图,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负面冲击非常大。作为执行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各级党政官员,是否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能否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试金石,还是人民群众评价各级党和政府部门工作好坏的“道德窗口”,官德水平的高低是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晴雨表”。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官员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改善社会道德风气,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但提升各级官员的道德水准是关键要素之一。

“最美现象”对道德相对主义的超越

“最美现象”展示的是道德正能量,是对道德相对主义以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的超越。虽然近年来媒体披露的道德失范事件越来越多,但是,面对多样化的现实社会道德现状,不能轻率地用“道德滑坡”这四个字来作出简单的、不科学的概括;同样,也不能因为出现了如此多的最美人物和最美道德事迹,就认为社会的道德状况已经“回归”到理想的状态。道德和良心在中国社会从来都没有缺失过,它们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最美现象”并不是道德的“制高点”,而是社会常态化道德生活的反映。“最美现象”说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遵守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道德规则,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最美教师”张丽莉做了一个教师该做的事情、“最美司机”吴斌做了一个司机该做的事情,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尽到了应尽的道德责任,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并感动千万人,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能真正做到恪守职业精神,而是得过且过、马虎应付,有些人甚至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在现代社会,所有职业岗位都是平等的,岗位从业人员的人格也是平等的,每个人以微笑、真诚的精神面貌,各自做好本职工作,按职业规则办事,在岗位上为他人服务,并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相互信任、彼此服务,塑造良性循环的职业生活秩序,就能形成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温馨和谐的社会道德环境。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有人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积重难返、很难解决。的确,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期盼短时期内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对社会道德的改善持观望或失望的态度。

遵守职业规范、做好本职工作,是从业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职业岗位上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作,那么社会的道德生活秩序就会朝良善的方向转化。那些英雄式的道德典范理应得到全社会的赞赏,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平凡的职业岗位既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也是他们服务他人的场所,普通人的平凡行为同样应该得到鼓励。面对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虽然个人的道德力量是微弱的,然而,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又需要每个人道德力量的积聚。因此,在对不断改善民生、努力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提升各级政府和官员在公众中的道德形象怀有期待的同时,每个人应坚守自己的良知与道德底线,从践行微小的道德行为做起,释放个人道德的正能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



  阅读:4244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