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正确认识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关键
作者闫志民              日期:2013-04-11               阅读:4210 次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并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党正确认识和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让理论为分析研究中国问题服务,还是从理论出发、用理论来剪裁中国的现实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其实质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归根到底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第一性的,是本源、是根基;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是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已有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类解决各种重大问题的历史经验。也就是说,它为我们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而不是具体答案。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答案,要靠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分析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具体国情中来获得。毛泽东同志形象地用“有的放矢”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离开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谈起,或者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简单照搬来的,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以后,马克思主义主要就是在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重大课题和各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问题中向前发展的。能不能一切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能不能从对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中得出正确结论,是马克思主义能否继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实事求是地研究基本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

  怎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本方法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什么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同志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实际上就是指研究中国情况,探索其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达到对中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从中引出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要结论的过程。无论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武器研究中国基本国情的过程,揭示事物之间内部联系的过程,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过程。

  总之,通过实事求是的方法,达到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才能为我们的行动提供科学的根据。有了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我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事物发展规律办事,使行动从盲目变为自觉、从被动变为主动,避免脱离现实的“左”的或者右的错误。通过实事求是的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并从中引出必要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

  形成符合基本国情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成功的标志,是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为什么能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是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离开了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这些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失去了根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建立在对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水平的科学判断基础上的。认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一开始是比较成功的,取得了重要的认识成果。但后来为什么走偏了探索方向、发生了严重曲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中国走上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如果没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实际,从而失去赖以形成的条件和基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是不可能的。

  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与实际相一致,还必须把握基本国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根据这个基本国情制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同时又要看到,经济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呈现出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在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据此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始终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执笔:闫志民)



  阅读:421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