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十二五”金融改革攻坚战打响
作者巴曙松              日期:2013-03-14               阅读:5149 次

  酝酿两年之久的金融改革“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意味着我国金融业改革攻坚战进一步深入。

  9月17日,由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穴下称《规划》?雪公开发布。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逐步实现和存款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等十二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并首次提出金融业发展的量化目标。

  利率市场化路径明确

  利率市场化一直以来都是金融改革的关注焦点。“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路径也更加明确,上海银行间市场同业拆放利率将在利率市场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规划》表示,将推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作用,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体系、工具组合和操作方式,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依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按照央行的路线图稳步推进。以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更能反映市场资金的价格和基础货币数量对价格的影响,统一的基准利率也能为央行利率调控提供参考点。他认为,利率市场化最困难的部分是本币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场化,这一部分暂时难有突破。

  《规划》强调要完善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机制,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是该规划的专家论证小组成员。他表示,这需要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以及有深度的、覆盖面广泛的、形成市场化利率汇率的金融市场。在转换过程中,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必然需要面对的战略任务。另外,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的转换也将面临一个动态转换的过程。

  此外,《规划》称,要健全中长期市场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产品定价提供有效基准。按照条件成熟程度,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巴曙松分析,这实际上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的发展就是一个证明。

  择机出台存款保险制度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加快存款保险立法进程,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组织模式。

  巴曙松分析,这与“十二五”期间需要推进的一系列金融改革直接相关,例如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机构更多转向中小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等,都客观上需要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会在这一两年出台,快的话今年就能出台。”范建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刻不容缓。“它对大多数储户,尤其是小额储户是一种保护,就看保险制度的上限怎么设定。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间的优胜劣汰,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的坏账还得国家兜底。”

  “十二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制定《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条例》。研究起草《保险公司风险处置条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程序,加强行政退出与司法破产之间的有效衔接。

  直接融资增速或加快

  规划更具新意的部分是,首次提出了金融业发展的量化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规划预期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将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平均分别为4.46%、4.42%。

  另一指标是,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2002年—2005年该比重年平均为5.03%,“十一五”时期年平均为11.08%。“十二五”时期,在继续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支持下,预期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显著提高。

  巴曙松称,这是将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评估的指标和社会融资结构的调整指标。在范建军看来,指标并不算高,但也不低,“十二五”期间达标肯定没有问题。

  据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间接融资的比例仍高达60%多。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这一比例太高,未来直接融资的占比,尤其是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比例会较快增长。



  阅读:5149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