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切实端正学风
作者周文彰              日期:2013-04-28               阅读:4267 次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认真抓好学风建设,切实端正学风。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个概念,特别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两个怪现象:一是把这个原则当成反对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依据;二是把这个原则看成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障碍。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怪现象,是因为既没有正确地理解“坚持”,也没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什么叫“坚持”?“坚持”不是维持,不是固守,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实际地运用而不是教条式地照搬,二是创造性地发展而不是凝固性地僵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由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首先,这个体系不等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观点的总汇。由于多年来我们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所限,人们没有机会全面完整地接触它。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不断再发现、再发掘的问题。其次,这个体系不完全是我们现在对那些熟知的观点的理解。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实践、主观能动性等原理,已远非以往对它们的理解。而且,我们现在也不能说已经穷尽了这些原理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不断再学习、再理解的问题。再次,这个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系统。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有一个不断再创造、再突破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党提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概念。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有两种学风: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学风。前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后者以本本为中心。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是以本本为中心还是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是困扰我们几十年的老问题。1930年毛泽东同志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来纠正以本本为中心的倾向,并始终高度重视学风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对“左”的思想和教条主义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个重要思想,被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不能以本本为中心,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科学性质。科学之为科学,是因为它随着实践─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算不上科学。第二,我们所做事情的特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性事业,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没有讲过,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做过,我们自己以前也没有搞过,只能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造,并且用我们成功了的实践去增写马克思主义的本本里没有讲过的东西,改写已经讲过但与当代现实不相适应的东西,把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本本上没有的就不能做,本本上有的就不能变,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第三,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只能从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办法,探索合乎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本本为中心,一举一动找“根据”、一言一行翻本本,甚至通篇引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貌似对马克思主义尊重,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糟蹋。因为,经典作家关于许多问题的论述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无视这些前提条件而随意套用,在实质上是扭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很多论述是对特定社会背景下特定对象的论述,无视这个特定社会背景和特定对象,而把那些论述绝对化、普遍化,在实质上是误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所论述的对象,有些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视这些变化而一味维持经典作家的某些结论,实质上是在嘲弄马克思主义。



  学以致用,务求实效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当前要在推动工作、党的建设和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求实效。



  想在推动工作上取得实效,就要以责任感做事。无论是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要以责任感做事。以责任感做事,做事就有了正确的动机和目的,就有了正确态度和作风。相反,不以责任感做事,做事就可能做不准,做不到关系全局的关节点上、做不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上、做不到群众的心坎上。



  想在推动党的建设上取得实效,领导干部就要有职业风险意识。据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2009年1月至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15420件,处分106626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领导干部何以成为“高危”人群?据笔者观察分析,有三个原因:第一,领导干部是监督的对象。不当官,几乎没人监督;当了官,监督就如影随形,结伴而来;官多大,受监督的范围就多大;管多宽,受监督的范围就多宽。第二,领导干部是诱惑的目标。领导干部握有大权,拥有资源,各种各样的诱惑就在手上,就在身边,无需刻意争取,往往会送货上门。第三,领导干部是“攻击”的靶子。谁攻击?“糖衣炮弹”、不正当竞争者。当然,关键是自觉防护、保护。未能经受危险处境考验的领导干部,缺的就是这一点。有监督并不可怕,严格要求自己,不违规、不越轨就是了;有诱惑也不见得是坏事,不该去的地方别去、不该拿的东西别拿、不该碰的人别碰;有攻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付诱惑的“三不”铁则对于消解“糖衣炮弹”的攻击同样威力无比,对于抵挡不正当竞争者的攻击,只要洁身自好,攻击再猛也无法命中。



  想在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上有实效,就要高度重视世界观。我们没少强调世界观,但轻视世界观的人仍然很多。原因何在?世界观讲多了,在有的人那里就成了老话,老话听起来觉得烦;在有的人那里就成了套话,套话听起来觉得腻;在有的人那里就成了大话,大话听起来觉得厌。其实,世界观既不是套话,也不是大话,更不是空话,而是很实在、很具体、很普遍,每个人都有,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可行,设计方案靠谱?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唯物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告诉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世界观这东西,正确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出来,有时候还显得有点傻气。但世界观出了问题,人迟早要出问题。与其将来出事后悔,不如现在重视“保养”。“保养”世界观,花多少功夫都是值得的。对领导干部来说,世界观还决定领导观、权力观、政绩观、发展观,等等。比如,认为“领导就是服务”,那么领导者就是“公仆”;认为领导就是当官,就可能争权夺利,就可能走向腐败堕落。



  克服不良文风,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



  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重提文风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长假空”,倡导“短实新”。



  “长假空”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会严重降低党的威信,严重损害领导形象,而且会严重伤害群众信任,严重影响执政成效。与“长假空”相对的是“短实新”。“短”就是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观点鲜明,突出重点。“实”就是讲符合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讲经过自己消化理解的话。“新”就是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整治“长假空”、实现“短实新”,上级要带头。一段时间以来,行政系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惯性:上级怎么做,下级就怎么做,尤其是在开会、讲话和印发文件上,“上行下效”屡见不鲜。因此,上级领导和上级机关要作整治“长假空”的表率,在开会、讲话、印发文件和新闻报道上带头落实“短实新”。



  整治“长假空”、实现“短实新”,环境要宽松。长期以来,我们对空话、套话十分宽松,对新话、新思想过于苛刻,以至于在有些地方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政治环境:空话、套话代表正确,新话、新思想意味着风险;照本宣科无成本,思想创新有代价。因此,要落实“短实新”,就必须努力创造一种让人“短实新”的环境,让讲空话、假话者没有收获,让讲实话、新话者不遭遇不测。



  整治“长假空”,实现“短实新”,素质要提高。文风连着党风,文风反映作风,文风涉及知识、能力和水平,甚至与为人处世联系在一起。一言以蔽之,优良的文风是以领导干部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条件的。因此,讲短话、实话和新话,不光需要自觉的认识,更需要党风纯、作风实,需要较高的思想、理论、道德和文化素质,需要把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



  领导带头,让学习成为责任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然而,总有那么一些同志没有把学习处理好。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这种情况让人感到痛心,我们要尽快让学习成为责任。



  中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为此,要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变“不愿学”为“酷爱学”。怎么变?多想想学习的好处:学习就是充电,电足了,眼界阔、思路多,工作顺手,政绩显著;学习比喝酒健康,比打牌高雅,比不学无术更能引领下属……想着想着,不愿学的情绪就渐渐弱了,想学习的愿望就渐渐强了。学到了甜头,尝到了好处,学习就更带劲、更自觉。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了一种生活状态、一种追求、一份责任。



  二是变“不勤学”为“经常学”。领导干部的确工作忙,应酬多。但是,要说工作忙得、应酬多得没时间学习,令人难以相信。只要想学习,时间有的是。坐车、散步、出差、没有工作和应酬的节假日、睡觉前、起床后都是学习的好机会。爱学习,就有挤时间的意识,就有利用时间、分秒必争的窍门,从而做到经常学。



  三是变“不真学”为“真正学”。学习不是装点门面,不是做做样子。虚张声势假学,装模作样装学,这是很可怕的品德问题、作风问题。真正学,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学,不会就学,缺什么补什么;就是扎扎实实、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就是组织检查不检查、别人知道不知道、上级表扬不表扬,都一样学。



  四是变“不深学”为“深入学”。不深学,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为心浮气躁,在学习程度上表现为浅尝辄止,在学习效果上满足于一知半解。深入学,就是要坐得下来,沉得下去,甘于寂寞;就是要深刻领会,学懂学透,掌握精神实质;就是要举一反三,总结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认识。



  五是变“不善学”为“善于学”。善于学,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学习和运用相结合,把借鉴和创新相结合。在实际运用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上花力气。□



  阅读:426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