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以更大的力度发展文化
作者周文彰              日期:2013-04-28               阅读:4181 次

今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同志再次号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因而对此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

  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人们有许多深刻的表述。我在实践中体验归纳成五句话,很多同志感到好懂好记。

  (一)文化是政治。文化不单纯是文化,而是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对文化的态度,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态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抓不抓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现和满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因此,不重视文化,就是不讲政治。

  (二)文化是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一心一意打造文化名片、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本地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历史角度看,没有文化是野蛮和蒙昧,没有文化的人是自然人而不是社会人,没有文化的地区是没有开化的地区。所以,衡量是不是落后,经济是一个指标,文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不重视文化,就等于不要脸。

  (三)文化是环境。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环境,是子孙后代的成长环境,也是人才和资本的吸引环境,是投资环境、旅游环境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村庄、企业、社区、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文明素质很高,人们就会如沐春风、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党和政府的工作也就如鱼得水。因此,不重视文化,就如同不在乎环境。

  (四)文化是生活。文化本来就是人的生活。人除了要满足吃、喝、住这些自然需要外,还必须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唱歌、绘画、书法、摄影、娱乐等文化活动,不仅是文化的学习和创造行为,也是人的生活内容。文化作为文明的生活,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生活从低级到高级、从蒙昧到文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活中文化的含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不重视文化,就是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

  (五)文化是经济。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文化能使人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就经济抓经济;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重要举措。二是文化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文化就是经济产业;我们可以而且理应把文化列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经济,就是创造经济财富。现在致力于推动发展经济的各级政府和部门,特别是经济部门,要把目光同时瞄准文化产业。不懂得重视和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算真懂经济。

  应当指出,我前面所说的文化是政治、文化是形象、文化是环境、文化是生活、文化是经济这五句话,都不是“事实判断”,而主要是“价值判断”。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他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于我们理解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极为重要。

  从全国的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领导同志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意义,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但不重视文化的现象仍然很突出,表现在:对文化的价值不认识、对文化工作不研究、对文化的落后不在乎。我们一定要破除经济发展是硬任务、文化发展是软任务的错误观念。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同样重要的硬任务。必须把文化发展列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硬任务,抓紧抓实。不抓文化就像不抓经济一样不可容忍,在文化发展上无所作为与在经济发展上无所建树一样不可原谅。

  二、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文化发展,至少承担着三大任务:

  (一) 丰富群众生活。这是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要以基层为重点,优先建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设施,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设施要做到“横向无盲区,纵向成体系”。“横向无盲区”就是特别注意覆盖农村,覆盖社区,向边远贫苦地区延伸。“纵向成体系”就是使图书馆、群艺馆、文化中心、广电覆盖等,能够形成一个从省区市到市县乡镇的纵向体系。用省区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带动市县、带动基层。

  要使城乡广大群众享有逐步提高的文化权利和逐渐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为此,要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加强文化艺术的创作、演出工作,广泛组织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促进文化生活的全面繁荣。

  (二)调整经济结构。文化产业也是经济产业。从国际经济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并且获得初步成功。我国政府已经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以创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三)提高文明水平。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文化发展承担着提高着四大文明建设的重任,因为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看,文化产品大量地表现为物质财富,物质文明的提高依赖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成果本身都属于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文明的提高离不开文化建设。可见,文化发展担负着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的使命。要普及基础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健康的道德文化。

  三、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责任

  毫无疑问,政府在文化发展中责任重大。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如何,关键看政府。根据我的体会,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责任应当集中在:主导和指导、规划和规范、推动和推广。

  (一)主导和引导。主导首先是指,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责任主体。政府要切实履行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免费开放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陈列馆、美术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场所。

  主导其次是指,政府要始终走在文化产业的前头,牢牢掌握和用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权。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业,把文化大省变成文化强省,把文化产业变成扶贫攻坚工程、旅游发展工程,就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税收、金融、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调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政府的主导作用。

  文化建设是政府主导,但不是政府包打天下,需要组织和动员社会参与。引导责任,就是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引导的手段要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比如政策引导、规划引导等。

  (二)规划和规范。要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公益性文化发展规划,如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同样需要规划。如电影院、电子游艺室、网吧开多少,怎么布局,都需要详尽规划,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可随意分布。其他如旅游演艺发展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开发规划、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文化产业集团发展规划等,都是政府要做的工作。规划集中体现政府的发展蓝图和发展思路,引导全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避免胸中无数,避免无序竞争,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文化发展过程需要规范。即规范政府行为,规范文化产品质量、规范文化市场。规范政府行为,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过去政府传统的职能是办文化:办图书馆、办博物馆、办艺术院团、办出版社、办杂志、办展览。我们还得办,但办的方式不同,而且不再以办文化为主,而是以管文化为主,制订规划,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宏观管理。二是要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像电影院的布局、网吧的规范、文化发展规划的制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人才队伍的建设等,都是需要花大气力去做的宏观工作。三是要从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而面向全社会转变。转变政府职能要做的事情很多,对此我曾提过三句话:既要审批,更要服务,审批就是服务;既要监管,更要发展,监管要服务于发展;既要重视体制内,更要重视体制外,体制外蕴藏着文化建设的巨大能量。规范文化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是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的价值实现形式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有些精神产品,直接的经济效益不大,但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方面的作用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原则,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社会效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讲经济效益。恰恰相反,当文化产品在符合社会文明建设的前提下,经济效益越大,它的社会效益也就越大。比如,一部电影,看的人越多,受教育的人也就越多。也就是说,票房越高,社会效益越大。文化产业,既要把社会效益第一位,也要把市场研究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外,一些文化产品也象其它产品一样,也应有产品质量标准。例如设计、材质、印制、包装等方面规范的质量要求。

  规范文化市场。包括扫黄打非,查处假冒伪劣,制定文化产品交易规则,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市场秩序,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在规范中繁荣。



  阅读:4181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