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文化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佳选择
作者周文彰              日期:2013-04-28               阅读:4108 次

  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

  当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的指导下,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周文彰:当前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文化产业以其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等特点,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最佳选择。

  第二,调整、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和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三大原动力。我国这些年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出口需求也是重要动力,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过分依赖出口的风险很大。我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是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动力和出路,所以“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无疑,文化消费是改善居民消费结构的必然选择,从而对文化产业提出了巨大需求。

  第三,企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动力。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国内先期发展文化产业取得的可观成效,以及对文化产业前景的美好预期,都会引导、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资文化产业。

  第四,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极好时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阐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一步催化和加深了国家对文化的经济意义、经济价值的认识;“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我国对文化的空前重视,将对发展文化产业起到越来越大的激励作用。

  文化企业要掌握出奇制胜的法宝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企业怎样才能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文化产业?

  周文彰:一个企业要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文化产业,我认为必须掌握四大法宝。

  第一是创意。一个优秀的文化企业,要靠创意立业。创意就是找准市场,适销对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之所以把创意作为第一大法宝,是因为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像其他一些经济领域一样,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同样题材的电视剧,同一模式的电视选秀,一窝蜂地投资动漫产品等,大都是盲目跟风。

  第二是人才。创意是企业发展之魂,创意来自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企业要拥有一支创意的团队,首先要做到吸引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其次是重用人才,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以用为本。再次是培养人才,对人才不能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草率态度,而是要舍得投资,注重培养。最后还要厚待人才,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让人才的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第三是管理。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管理还是人文环境。合格的企业家应当是管理专家。任用、善用管理专家,也是一种科学管理。文化企业要把科学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制胜法宝来看待。

  第四是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素质和企业的命运。对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战略眼光、科学思维、决策胆略、管理才华和职业道德。现在有一些企业家不讲职业道德,更不讲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而是在赚昧心钱、黑心钱,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文化企业家一定要走出一条正当的发展之路,以必备素质去打造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获得最佳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文化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佳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报》:最近一个时期,您在几个不同场合提出“文化经济”概念,倡议学界加强对这一概念的研究,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文化经济”呢?

  周文彰:10年来,我一直讲“文化是经济”,主要是强化文化的经济意义。“文化经济”是我最近刚刚提出来的概念,国内至今鲜有人讲。“文化经济”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产业”,还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可以把“文化经济”看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发达国家的“文化经济”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比重及生活消费的比重都呈较高趋势。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消费比重越高。据学者推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万亿,其消费总量应达到4万亿人民币,而目前我国国民消费总额不足1万亿。“文化消费”仍有巨大的开发空间。

  政府要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当前有一种误解,以为文化产业就是市场运作,规划并不重要。以电影业为例,一座城市有多少小区,一个小区有多少人口,这些人口对看电影的需求怎样,城市管理者都应当心中有数,之后再去规划,才能形成完善的电影放映格局,而不是一味放手让企业去经营,规划引导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程。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可以借助“文化经济”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经济”的“三低一高”优势(即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低,对能源的消耗量低,产品附加值高),推动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发挥哪些作用,从哪几方面来推动“文化经济”呢?

  周文彰:政府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用“主导、引导、规划、规范、推动、推广”六个词来概括。政府是文化产业的主导,主导不是包办,在主导整体发展的情况之下,通过政策、项目、金融、规划等手段去引导。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把我们的政府转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法制政府、亲民政府、亲商爱商护商的政府。规范文化市场,规范产品标准和质量,比如文化产品的材质、标准、规格等。以政府为主体,投资重大项目,加强市场、宣传等方面的推广,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文化经济”是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

  第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积极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书法馆,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等。多年来,我们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欠账太多,而这个巨大的欠账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只要我们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自然就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13亿人口的总数比美洲、欧洲人口的总和还多,我们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就足够我们发展了。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第二,重视文化贸易,大力拓展文化产品出口。企业需要拓展国际市场,研究各国文化消费习惯、文化消费品种、文化消费环境等,从而设计适合出口需求的产品。政府在文化出口方面责任重大。比如要制定鼓励文化出口的优惠政策,提供文化出口的金融支持,营造有利于文化出口的良好国际环境,大力对外宣传我国文化产品的生产形势等。大力推动文化产品的出口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思路,在文化贸易方面,我国是一个严重的贸易逆差国,在这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

  第三,引导、促进健康的文化消费。当前,在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中,文化消费支出的比例比较低,即使是城市居民,绝大部分家庭和人口的文化消费主要是看电视,其他的文化消费非常少。在农村,文化消费更是严重不足。我们要通过文化事业的发展去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推动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比如 “文化招待”,请朋友看戏、看电影、看展览、参加沙龙、参加文化聚会等,便是转变了接待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消费文化还没有成为常态。过去我们看戏、看电影,经常是集体包场作为福利安排。剧团、电影院是事业单位,也不太讲究经济效益,票价不高,结果使人养成一个习惯:你送票我就看,你不送票我就不看。这种消费习惯和观念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扶持、规范文化产业,打通消费渠道,让老百姓想消费、愿意消费、舍得消费,同时又能够方便地进行文化消费。

  总之,发展文化事业、拓展文化出口、引导文化消费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通过政府努力,再加上企业自身努力,我相信,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一定会转变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局面。



  阅读:4108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