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作者王伟光              日期:2013-04-28               阅读:5194 次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导致美国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继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世界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已引发了不同程度的世界性经济社会危机,目前还未见底,今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 项重要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揭示这场危机的深刻本质和根本成因,提出有效的规避和防范措施,建立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稳定发展。

  必须联系资本主义制度本质,认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原因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和解救的措施,发表的见解已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总的来看,目前有许多解释还停留在现象层面、非本质层面上,即技术操作、治理理念和运行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如超前过度消费、房地产泡沫、金融衍生品泛滥、金融创新过度、金融监管不严、新自由主义思想作祟等等。当然也有从资本主义弊病、从资本的逐利本性和金融资本的贪婪性来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问题。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本质上,从制度层面科学揭示危机产生的原因,预测危机的发展趋势,提出防范解救的措施,尚远远不够。

  对于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资本主义政府大多将其归咎为“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失控”、“不良竞争”或“借贷过度”,并希望通过政府救市,“规范”资本主义现行体制、机制,以达到解决危机、恢复繁荣的目的。与之大相径庭的是,欧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既看到了监管缺位、金融政策不当、金融发展失衡等酿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又反对将这场金融危机简单归结为金融生态出了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危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看来,仅局限于从金融和金融危机现象本身来看待这场危机,不联系私有制条件下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二重性内在矛盾,不联系金融资本逐利本性,不联系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就难以回答像美国这样的所谓“完美”的市场制度为什么没有能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难以看清危机的实质,难以认清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

  对于我国这样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如果不更深一步地从根本制度上认识这场危机的成因、本质,就无法从根本上找到规避、防范、克服危机的办法和措施。不看到本质,不在病根下药,就很难建立防范危机于未然的制度性、长效性的规避防范体系。认清这场危机的本质,对于我国建立规避、防范、克服危机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无疑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商品内在二重性矛盾潜伏危机产生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使危机爆发成为必然现实 

  认识危机的成因和本质,应该学会运用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必然灭亡趋势的科学方法,从资本主义经济最基本的细胞——商品的二重性内在矛盾入手开始分析。

  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是有科学道理的。商品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中最普遍的存在,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体现了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中国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与公有制制度结合起来的形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在此之前,市场经济只与私有制制度相结合。商品与商品交换是伴随着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马克思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的内在二重性矛盾的不可克服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由于商品生产是私人生产,商品是私有的,这就会使价值与使用价值、商品与货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具有不可调和的对抗性质,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矛盾的进一步演变,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进一步表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对立。私有制使商品的内在二重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越来越激化,具有深刻的对抗性和不可克服性。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史中,货币越来越背离商品,虚拟经济越来越背离实体经济,成为金融泡沫、金融危机乃至全面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形成金融危机的深层制度原因,金融资本的独立性、逐利性和贪婪性是形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化制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到高度社会化,资本也高度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成果愈来愈为一小撮垄断寡头所有,这种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私有性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商品经济内含的危机可能性转变成必然性。由此看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所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要消灭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商品经济内在二重性矛盾只构成产生危机的可能,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使危机的产生成为现实。

  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最终是无法克服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使防范规避危机成为可能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既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又是一场深度的经济危机、思想危机、社会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危机伴随社会的深刻变化。历史上,资本主义几次带有全球性的危机都曾引起时代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从长期来看,美国金融危机的结局将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动荡时期。这次危机具有颠覆性、全面性、深度性和长期性的负面效应,将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和持续的破坏性影响,世界局势乃至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发展进程和历史也将会发生重大转折。

  1、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波及全球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此次危机自金融领域爆发、集中于金融领域,对金融体系的破坏性最大,但又不限于金融领域,由金融向非金融领域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由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蔓延,由技术操作层面向理念、模式、体制层面再向制度层面蔓延,渗透、影响到了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方面。

  2、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波及全球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性危机。资本主义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危机是资本主义危机的全球化。这次危机自美国爆发,又迅速波及全球,美国闯祸,全世界买单,这就是全球化的负面效应。美国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是向全世界转嫁危机的好手,他们向资本主义其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向一切国家转嫁危机,引起全球性恐慌与危机。

  3、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波及全球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并不是美国专利,而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制度危机。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全球化、社会化,与国际金融高度垄断于一小撮金融寡头的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从根本上说,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演变而成的,是其内在矛盾激化的外部表现,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趋势的阶段性反映。这场危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仅没有克服,而且以新的更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人把美国金融危机归结为新自由主义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失败,反证有管制的资本主义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合理性。这种说法也只是体制层面的说法,并没有涉及制度层面。实质上,无论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都是治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药方,只能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挽救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

  4、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波及全球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危机。这场危机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重新审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和反科学性。这场危机表面看是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危机,实质却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人权观、民主观的意识形态危机。新自由主义就意识形态层面来说,实际是代表超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完全适应超级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操纵金融市场剥夺全世界的需要。在这场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者开始对新自由主义反思,同时对资本主义制度也开始有所反思。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中国改革成功,公有制市场经济试验成功,更加使顽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那些人加紧推行西方意识形态,加大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和私有化的力度,这恰恰又从反面说明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反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也是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经济二重矛盾引发的危机最终是不可救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商品二重性矛盾可能会产生危机,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又决定了危机是可以规避和防范的,一旦发生是可以治理和化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特性,商品内在矛盾是不可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它的不可克服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警惕性不高,防范措施不力,可能会演变出危机。因此要清醒认识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的逐利性,防止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无序化、极端化。在公有制条件下,资本逐利性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但私有制条件下,资本逐利性变成贪婪性,暂时可以管制并缓解,最终是无法管制的。


 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制度层面、本质层面,一个是体制层面、技术操作层面

  波及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使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治理理念和运行模式进而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清醒的认识,对那些迷信自由主义、迷信资本主义的人不啻是一剂良药。然而迷信新自由主义和迷信资本主义又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迷信新自由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运用何种理念、采取何种模式治理市场经济的迷信,迷信资本主义则是对根本制度的迷信。当然,这两个迷信又是一致的,对新自由主义的迷信实质上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迷信,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迷信又会影响对新自由主义的迷信。

  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既一致又有区别。一个是制度层面、本质层面、根本性层面的问题;一个是体制层面、表现层面、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的特点,是高度崇拜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力量,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是高效率的,甚至是万能的。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和解决。主张彻底私有化,反对国有化,放松政府管制,主张进一步开放国际国内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将各个国家的经济纳入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当中。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励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着力强调要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

  新自由主义一方面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金融垄断和国际垄断集团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必须坚决批判反对;另一方面,它又是治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自由主义作为治理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对市场运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认识和做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自由主义又是技术操作层面、体制层面上的问题,与资本主义根本制度有所区别。资本主义制度是本质、根本,同一制度可以运用不同的治理理念、体制、模式、操作方法。制度决定体制,体制服务于制度。但二者又可以分开,同一体制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制度,同一制度又可以有不同的体制。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创造过不同的体制、模式,但始终没有改变其制度和本质。

  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作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又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特征上升到对资本主义一般特征的认识,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趋势的判断。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垄断资本主义作了科学分析,揭示了垄断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而是加剧了该矛盾的发展,做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重要结论。尽管列宁对全球垄断资产阶级走向灭亡的时间估计短了,但对垄断资产阶级的总特征和总趋势的判断是正确的。战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内外交困、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都深刻说明马克思、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从制度层面上来说,资本主义已从早期具有革命进步性的上升期,转入危机起伏期、相对缓和发展期,其基本的趋势是走向灭亡。

  当今发生的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来自于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但深层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不能把危机仅归结于技术与管理操作层面,应从制度上找深刻原因。这次危机说明了自由主义治理理念和模式的破产,更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性。

  应对金融风险,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从操作层面、体制层面,更要从制度层面全面采取防范规避措施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制度本质的分析思路和基本观点,为我们解析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危机,以及思考如何有效规避防范危机,提供了重要启示。

  1、要从私有制条件下商品及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出发,来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进而认识这场危机的内在原因及其制度本质。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潜伏在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决定了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具有对抗性和不可克服性,这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科学解释这场危机的本质、原因,必须从制度层面上认识。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演变的集中反映。美国金融危机说明资本主义是必然要灭亡的,但从现阶段来说,美国金融危机又是可以缓解的,可以度过去的,但资本主义正是在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机和各种危机中走向灭亡的。

  2、要从制度层面上、从本质层面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致与差别,科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和有效规避防范风险的可行性。马克思对商品和商品交换内在矛盾,从而对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科学分析,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市场经济,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莫能外。然而同样的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会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产生不同的结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私有制本质决定了经济危机的最终不可避免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有制本质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可规避性、可防范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公有制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它有一般商品生产的特性、一般商品生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因而也有一般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如果对发生危机的可能趋势不重视,不采取措施加以规避和防范,也会影响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本质特性,它与公有制制度相联系,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规避和防范一般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

  3、必须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和资本的两面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规避市场经济和资本的消极面。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能够最有效地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消极的一面是它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市场经济一方面发挥其强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巨大发展成就。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性又使市场经济的消极面不断膨胀,不断背离积极面,使商品和商品交换固有的内在矛盾不断激化,引发一波又一波的经济危机。市场经济所孕育出来的资本也具有与生俱来的两面性,一方面资本逐利性对调节市场、配置资源、调动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又会导致经济失衡,两极分化,造成严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破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的贪婪本性是无法最终受到遏制的,美元帝国的确立就是一个明证。正是金融资本的投机贪婪性,直接造成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4、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要从体制层面上防范,又要从制度层面上加强防范。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对金融危机的规避和防范:一是从制度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从制度层面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对私营经济、市场经济、虚拟经济建立规范管理的根本措施。二是从体制方面,坚定不移地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关的信用体制,从体制上加以防范。三是从对市场的调控管制方面,建立有效的监管、调控、防范措施,特别是对金融业、垄断行业要建立有效的管制体系。(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阅读:5194 次

王伟光的文章
论五四运动的真正革命意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建设理论学术网站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王伟光谈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
全面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
世界格局演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
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掌握群众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以不断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践行雷锋精神 筑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
注重理论创新对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1月9日电(记者 王倩)日前...
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一分为二地看待三十年改革的成绩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共同富裕问题亟待破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马...
着力探索研究党建中的热点问题
务实工作的精神再现 理论求索的思想结晶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
共同富裕是第二个战略问题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