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作者王伟光              日期:2013-04-28               阅读:4850 次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航向。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就是中国人民唯一历史选择的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转折,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下,为挽救中华民族、解救中国,各种政治力量提出了种种解救方案。然而,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尽管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或多或少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一次一次又归于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人民选择俄国人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与中国人民的物质力量结合在一起,转化成巨大的、革命的能动力量,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必然逻辑。

  一定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革命到底怎样搞,中国道路怎么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现成的答案。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由于理论准备和斗争经验不足,曾走过弯路,尤其是1927年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34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造成中国革命几乎濒临绝境。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大胆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带领人民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新时代。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展望党的执政使命,充满豪情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建国后,鉴于苏联在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必须摸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倡导解放思想,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外发生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骤然陷入低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推向前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迎难而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相继推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形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归根到底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回顾90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伟大成就,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与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党的正确领导,关键在于是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在于是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关键在于是不是贯彻落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能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如果学风不正,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脱离实际,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作风问题是学风问题在工作上的具体化。联系实际最根本的就是联系群众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全党树立了优良的学风和作风,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密切联系不断发展的实践,永不脱离群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人民群众永远追求进步,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就无止境。90年来,我们党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归根到底,是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因此,一定要在群众实践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阅读:4850 次

王伟光的文章
论五四运动的真正革命意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建设理论学术网站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王伟光谈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
全面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
世界格局演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
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掌握群众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以不断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践行雷锋精神 筑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
注重理论创新对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1月9日电(记者 王倩)日前...
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坚持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一分为二地看待三十年改革的成绩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共同富裕问题亟待破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马...
着力探索研究党建中的热点问题
务实工作的精神再现 理论求索的思想结晶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
共同富裕是第二个战略问题
分页 1/2  [1] [2] [>>]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