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常修泽              日期:2013-03-07               阅读:4763 次

 
  改革开放这29年,一个很重要的成绩,就是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既顺乎潮流又特立独行,为人类发展提拱了一条自己的发展模式。我这里就着眼于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研究哪几个问题,我提出来三个问题和诸位一起讨论。

  第一问题,下一阶段(注意是下一阶段),我们中国的发展将面临一种什么样的特殊国情。

  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从自己国家的特殊国情出发,我们前29年是适应国情的需要来探索的,关键是下一步国情特点怎么把握,我这里列了五条,我向诸位来请教。

   第一点,经济总量不小与水平不高。我们今年中国(指大陆这块,不包括港澳台),还有一个半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GDP总量应该在23.5万亿元 人民币,按目前的1:7.4的汇率来折算的话,今年中国大陆的GDP总量估计在3.1到3.2万亿美元,当然这里面有通胀的因素。从总量来看,确实不小, 经济实力明显的增强,但是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大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我个人觉得总体上说还不算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这里提供一个数据,是我关 注和研究的一个数据,就是在整个的工业增加值当中,高新技术产业占多少,2005年的数据是10.2%,这使我想到我们国家的创新活力还不足。这是第一个 对国情的把握。

  第二点,农民问题。中国大陆现在是13亿多人口,到2020年大约到14.4亿到14.5亿左右。问题是现在13亿的 结构如何,按照去年城镇化的水平,已达到43.9%,但是农村依然有庞大的人口,大约是7.3亿农民。关键是这些农民的收入状况如何,按照官方公布的统计 数据,折成美元,去年7.3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485美元(年收入)。按照平均天来说,一天大约是1.33美元,刚刚超过联合国UNDP所提出的人均一 天一美元的贫困线标准。

  第三点,从体制上来分析。中国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比较严重的国家,经过29年的转轨,做了很大的努力,现在可 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的、机制性的障碍,我个人认为是严重的存在,因此在深层次上要攻坚要破 难,这个任务还相当之严峻。

  第四点,从社会的价值观,特别是从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来说,中国的国情,曾经经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没有 经过像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虽然在现代史上我们经历过五四运动和八十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的面貌应当说有了相当的改变。这次十七 大讲三个面貌的改变,就是讲人的面貌、国的面貌、党的面貌这三大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当中,是把人的面貌放在第一位的,这点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鉴于 历史的传统,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人类共同的文明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有待与强化

  最后一点,从开放来说,改革开放 29年,特别是2001年12月中国作为一个主体关税区入世之后,我们的对外开放迅猛的发展,我们的外贸、我们的利用外资,我们的外汇都是迅猛增长。这点 不展开。正如迟福林同志一开始讲的,有一个变化,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是一方面,但是在这种更加紧密的联系当中,我个人觉 得跟世界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的复杂,更加的微妙,这里面怎么提高中国与世界的亲和力和亲和度的问题,也非常迫切。以上是我个人对于我们下一步继续前进一个国 情特点的五点把握。

  第二个问题,瞄准下一阶段,我们怎么样从中国的国情特点出发,进一步的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中国前一段的中国发展模式,里面有一个亮点,就叫“四轮驱动”,问题是下一步怎么办,怎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续寻求有中国特点的工业化,有中国特点的城镇化,有中国特点的市场化和有中国特点的国际化,这个问题需要探讨,还没有完全破解。

   先说工业化。经过这些年改革发展,如果按照制造业占整个物质产品总价值的比重,我们现在大约67%左右,工业化的进程应该是中期阶段,这得益于我们中国 利用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另外大批的引进外资,利用国外的技术来发展我们的工业。问题是下一步怎么办。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个我们需要 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档次,不能离开制造业,因为制造业现在在整个中国的工业产值里边我计算的结果是87.2%,(指占所有的工业,包括采掘工业等 等)。另一个方面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第二就是城镇化,大中小城市结合,而且考虑到区域的特点,有差别的城镇化战略。

  第三就是市场化,一方面推向生产要素市场拓展,另一方面就是推进垄断性行业的改革。

   第四国际化,刚才丁文恩先生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思考,他说中国应该成为国际关系塑造的重要因素,这句话反映了越南朋友对中国的期待,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的 市场经济,因此我个人在论文当中说,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参与全球化、国际化,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作为一个大国的市场经济,要有自己的独立性,中国有句古话 树欲静而不止,在树和风的问题上,我做一个比喻,我们不能消极被动得只当一个树,消极地去适应让全球化的规则来影响我们,我们也要做风,要积极的参与这个 国际规则的制定。刚才丁先生讲的期待要作为国际关系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个问题,面对下一步的挑战,中国在自己的发展方式上怎么推进转变。

  下一步五个挑战:第一,资源环境问题,第二,金融风险问题,第三,中国的区域矛盾和城乡矛盾问题,第四是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权力资本化的问题,第五是内外环境还有今后十年内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问题。

  面对这个怎么办,我在这个论纲里提出,应从三个层面推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窄模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尽管十七大没有在这个做文章,但认为我远远没有完成。

  第二,中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突出的是解决三个病,中国的经济结构病,中国的体制病和中国的欠持续病。

  第三,宽模式――总体发展模式的转变,就是由单一的经济发展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发展来推进。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来源:“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国际研讨会



  阅读:4763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