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意识拓展为基础,加强低年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
作者:任世雄 日期:2013-09-26 阅读:679 次 |
任世雄 魏长林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只重“职业”意识的培养,而忽视“专业”意识的教育,往往使职业意识培养成为“无源之水”,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作用。职业意识的培养必须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以 “专业意识”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意识”与“职业意识”的结合为关键,才能真正为学生全面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专业意识 职业意识 职业素质 全员育人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大学生逐渐淡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摆在高校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基于此,高校普遍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且分年级、分阶段制定详细的培养、训练计划,以期学生能够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高校积极探索,不断实践,通过开设就业辅导课、召开模拟招聘会等一系列措施,摸索出了许多有益的做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只重“职业”意识的培养,而忽视“专业”意识的教育;往往使职业意识培养成为“无源之水”,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作用。笔者根据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德育三期立项题目,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以专业意识拓展为基础,加强低年级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命题:主张以“专业意识”培养为基础,从“专业意识”与“职业意识”相结合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从而为学生全面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全员育人的理念,是职业意识培养的前提。 很多人把职业意识培养完全等同于就业指导。认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完全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只看到了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在职业意识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员工,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和行为方式,是校园育人环节中比较稳定的主体。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意识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初步确立职业意识。职业意识培养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热情,把职业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去;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职工在学校育人活动中负担的管理、引导职责,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即全员育人的理念,是职业意识培养的前提。 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职业意识培养成为涉及任课教师、学工部门、就业指导部门、学院党总支及辅导员各个层面的系统工作。任课教师具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功底,可以在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职业意识的教育;学生工作部门具有较强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搭建平台;就业指导部门具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评软件及模拟招聘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提供重要资料;学院党总支直接领导下的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基层力量,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密切接触,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在“全员育人”理念下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通过任课教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前沿及就业前景;通过学生工作部门,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搭建平台;通过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素质测评软件及职业规划讲座;通过党总支及辅导员,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便利条件。 二、 专业意识教育,是职业意识培养的基础。 很多学生把专业意识完全等同于专业学习。认为专业意识的培养,无非就是把教材学好,把专业课上好。只看到了专业意识培养最基本、最浅的层面,而忽视了专业意识深层次知识的累积与沉淀。专业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包括“教材学习——专著研读——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在内的多层次培养与训练的过程。教材学习仅仅是这个系统环节中的第一步。教材学习是基础,是专业意识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普遍性的东西;学术专著是深化,是专业知识体系中对某一知识成体系而又深入的论述;文献资料是提升,是拓展专业意识的必需;撰写论文是实践,是专业意识培养的最高要求。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依托学院师资资源,积极搭建“博士论坛”平台,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开启了一扇窗户。我们通过邀请各课群相关的专家、教授,为学生作相关学科前沿研究的相关讲座,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尝试,进行了以“学术初探”为主题的专业教育活动。组建三个专业学习小组:文献资源学习小组,学术规范学习小组,学术资源学习小组;分别负责文献资源的使用、学术规范的阅读、学术资源的利用三方面的内容。三个小组每组由2-3名优秀学生组成。小组成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调研任务,形成成熟的书面材料。然后选取1-2个试点班级,由各小组学生对试点班进行课堂讲解,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依托第二课堂,扩大受众对象。 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相应,效果良好。文献资源教育,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学会合理充分利用文献资源;学术规范教育,使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能读懂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学术资源教育,激发了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三方面的教育,达到了拓展学生专业意识的目的,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为职业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意识培养的核心。 职业素质是职业意识培养的核心,但不是全部。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包括“职业规划、面世技巧、礼仪仪态、实习训炼”等过程在内的系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职业素质是什么,这是使学生具备职业意识的基础。这就需要从学生入学起,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其次,要使学生知道怎么做。职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为就业作准备,而是根据自身特点,结合专业学习,对自己未来的一种选择与把握。最后,要使学生能够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学生能够在了解、实践的基础上,明确自身职业规划目标,并为此去努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邀请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师为学生做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讲座通过详实的实例,向大家展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及具体实施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学校网络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依托专业的职业素质测评软件,为全体学生做了网上职业素质测评,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职业素质有了整体性的把握。职业素质测评,为工商管理类同学在分专业时的专业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后,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职业规划大赛,同学们根据前期的工作,就自己的职业规划积极参赛。 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对基本的职业素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以奥运志愿者面试为契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现实层面上的训练。我们从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沟通交流等几方面,结合同学们的面试情况逐一说明讲解,使学生有了实战经历。既提高了学生对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视,又在实践中提高了能力。 四、 专业意识教育与职业意识培养相结合,是职业意识培养的关键。 专业意识与职业意识的培养都是促进学生全面成才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是培养职业意识的关键。职业意识的培养要以专业意识培养为基础。职业意识归根结底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的职业意识。只有对专业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具有合理的职业意识。专业意识的培养要以职业意识培养为指导。专业意识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得来得。只有以职业意识为培养,才能学以致用、学有专长,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最大化的发挥自身潜力。 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去探索,确实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