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选择
作者丁元竹              日期:2013-03-05               阅读:4891 次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人们对社会管理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比如,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是什么关系?社会管理是什么?其基本内涵、目标、手段是什么?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本文着重探讨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何种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缺乏

   从经济建设方面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机制也基本建立,并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但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还不完善,亟待建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推进 全面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同时,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单一社会结构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多元社会结构过渡。在这样一个剧烈变 革时期,不仅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会凸现出来,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与原有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社会系统性的 风险加大,或者说使得社会的脆弱性加剧,隐含潜在的发展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社会管理对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 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 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要求是: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社会 事业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制定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体;合理配置社会发展资源,实现经济 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在,我们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与社会管理有关的各类问题。

  (二)我们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全球化加速的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在某些方面深深地改变着发展中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

   国际发展合作是指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各种技术和经济援助,包括按市场利率提供的非优惠贷款、民 间贷款、其他赠款。国际发展合作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发展合作在发展中国的社会政策制定、执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般说 来,国际合作方往往以社会福利的提供者、社会安全网的身份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发展合作越来越集中在扶贫、权利保护、基本教育、卫生和人道主 义援助。传统的发展援助侧重于单个项目援助,新的国际发展合作思路是通过增强能力、简化程序来影响部门,例如改革思路、要求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等。

  我国如何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制定出一套适合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利益的社会管理政策十分重要。国际发展合作要本着对等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际发展合作项目的事前审查和事后评估。

  (三)我国社会管理中的许多基本问题亟需解决

  1、制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标准

   目前,我国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 品和公共服务。全国适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即无论地方自有财力如何都必须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乡村公路等。也就是说,在基 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尽可能地使人们享有同样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实质在于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 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目前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谈论很多,在现行体制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中央政府要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这个标准下,才可能科学、明确地确定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不均等的程度、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等等。

  2、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 活动中来。要针对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考虑实行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可以根据社会组织的服务类型,如卫生、教育、科研、慈善、社区、文化、福利等 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鼓励从事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对于有一定政治企图,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组织制定相应法律予以限制。对于不同类别的社会组 织,政府制定不同的法律和法规,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总的思路是:“放开一大片,限制一小部分”。 “放开一大片”,即放开服务类社会组织,让它们在法律 框架内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配合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限制一小部分”,限制有政治企图或可能造成不 良政治影响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保证社会有序,保持社会稳定。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职能,从公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保证 者,从直接拥有和管理转变为制定规划规则和监督评估。

  3、社区组织如何更好地激发公众参与

  社区建设只是人类在这 样一个严峻挑战中找到的修复社会机体,解决面临社会问题的一个途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从国际经验来看,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社会群体采用各种手 段,如政府通过社区组织,或政府直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群体。但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社区不是万能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特点就在于它利用社区组 织,针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来解决存在于自己社区中的问题,达到社会问题之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实现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合作、认 同,实现社区的共同归属。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社区组织的参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才能送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可以说,鼓励居民自我 组织起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喜好,结成一定的群体,对于社区的健康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人们对社会管理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比如,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是什么关系?社会管理是什么?其基本内涵、目标、手段是什么?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本文着重探讨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何种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缺乏

   从经济建设方面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机制也基本建立,并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完善。但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还不完善,亟待建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推进 全面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同时,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单一社会结构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多元社会结构过渡。在这样一个剧烈变 革时期,不仅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会凸现出来,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与原有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社会系统性的 风险加大,或者说使得社会的脆弱性加剧,隐含潜在的发展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社会管理对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 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 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要求是: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社会 事业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规律;制定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体;合理配置社会发展资源,实现经济 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在,我们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与社会管理有关的各类问题。

  (二)我们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全球化加速的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在某些方面深深地改变着发展中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

   国际发展合作是指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向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各种技术和经济援助,包括按市场利率提供的非优惠贷款、民 间贷款、其他赠款。国际发展合作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发展合作在发展中国的社会政策制定、执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般说 来,国际合作方往往以社会福利的提供者、社会安全网的身份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发展合作越来越集中在扶贫、权利保护、基本教育、卫生和人道主 义援助。传统的发展援助侧重于单个项目援助,新的国际发展合作思路是通过增强能力、简化程序来影响部门,例如改革思路、要求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等。

  我国如何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制定出一套适合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利益的社会管理政策十分重要。国际发展合作要本着对等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国际发展合作项目的事前审查和事后评估。

  (三)我国社会管理中的许多基本问题亟需解决

  1、制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标准

   目前,我国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 品和公共服务。全国适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即无论地方自有财力如何都必须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乡村公路等。也就是说,在基 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尽可能地使人们享有同样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实质在于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 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目前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谈论很多,在现行体制下,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中央政府要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这个标准下,才可能科学、明确地确定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不均等的程度、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等等。

  2、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如何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 活动中来。要针对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考虑实行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可以根据社会组织的服务类型,如卫生、教育、科研、慈善、社区、文化、福利等 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鼓励从事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发展,对于有一定政治企图,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组织制定相应法律予以限制。对于不同类别的社会组 织,政府制定不同的法律和法规,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总的思路是:“放开一大片,限制一小部分”。 “放开一大片”,即放开服务类社会组织,让它们在法律 框架内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配合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限制一小部分”,限制有政治企图或可能造成不 良政治影响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保证社会有序,保持社会稳定。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行政管理职能,从公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保证 者,从直接拥有和管理转变为制定规划规则和监督评估。

  3、社区组织如何更好地激发公众参与

  社区建设只是人类在这 样一个严峻挑战中找到的修复社会机体,解决面临社会问题的一个途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从国际经验来看,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社会群体采用各种手 段,如政府通过社区组织,或政府直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群体。但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社区不是万能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特点就在于它利用社区组 织,针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动员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来解决存在于自己社区中的问题,达到社会问题之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实现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合作、认 同,实现社区的共同归属。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社区组织的参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才能送到有需求的居民家中。可以说,鼓励居民自我 组织起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喜好,结成一定的群体,对于社区的健康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阅读:4891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