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30年来的中国社会建设
作者丁元竹              日期:2013-03-05               阅读:4890 次

 

   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推进全面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 

    我 国30年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建设,同样,低水平的生产力或停滞不前的经济建设也造就不了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建设是社会建 设的基础。只有提高生产力水平,扩大经济规模,才有条件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使人民群众公平地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 会建设的基本原则能够为市场机制发挥最大作用创造更加完善的环境,引导资源由经济领域向全社会领域配置,达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资源效率更加提高,社会产 品分配更加公平,合法先富群体不断发展,低收入群体快速致富,尊重富裕群体,关爱贫困群体。社会建设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高度和谐。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合理的经济布局、经济结构、产权制度、公平的市场秩序、协调的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同时建立与它们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服务高效的 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公共服务机制。 

    英文中,社会建设(Social Construction)更多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特别是 信仰体系的建设、社会心态建设等。通过信仰和社会心理来建设社会秩序。这是值得我们在研究和推进社会建设中参考的。从历史和理论看,社会建设始于19世纪 后期,政府介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一直到后来启动社区建设,通过社区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来建立社会的共同价值,实现共同利益,处理社会事务,提供社 会公共服务。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价值体系的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社会信仰。 

    中国的社会建设更像西方的社会福利和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去几年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 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是,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制定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社会建设的主体;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质量的全面提高。社会建设的基本制度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建设、社会分配、社会就业、社会管理、社会福利、公共安全等内 容。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 动建设和谐社会。” 

    从中国现阶段的历史特点出发,把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完善分配体制,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手段,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分阶段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人民论坛》 (2008-12-16 第35版)



  阅读:489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