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弘扬雷锋精神 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作者夏春涛              日期:2013-02-28               阅读:3747 次

 

该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名义,刊《光明日报》2012年2月26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时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肯定了在新时期 新世纪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二是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指示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培育良好的思 想道德风尚。
 
雷锋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雷锋身上闪耀的是共产主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人,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49年前即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在《人民日报》发表;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也纷纷题词。雷锋的名字随之传遍神州大地。全国迅速掀起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对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产生了深刻影响。
 
十年动乱期间,学雷锋活动受到极左思潮干扰,党风和社会风气遭严重损害,老百姓因而感喟“雷锋叔叔不在了”。邓小平在1975年、1977年两次引述这句话,表达了扭转这一现状的急切心情。
 
进入新时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抓党风和社会风气,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1980 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阐释了“精神文明”概念的内涵,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仅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 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他赞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等是“庄严的革命口号”,并引述毛泽东“人是要有一 点精神的”一语,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大力发扬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并且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 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这番话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等雷锋精神的精髓视为精 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实际上肯定了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1984年3月,全国开展了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和以“学雷锋,送温暖”为 主题的精神文明活动。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出 其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 雷锋活动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以及党内淡化思想政治工作倾向的影响,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手硬,一手软”情况,造成严重后果。
 
1989年政治风波平息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倡导雷锋精神。1990年3月5日,江泽民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正 式发表,推动了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同年10月,江泽民在抚顺接见“雷锋团”官兵代表,赞扬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勉励他们继续在学雷锋活 动中走在前面。随后,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 问题的决议》。《决议》强调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 神。这实际上诠释了在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重视倡导雷锋精神。在1993年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一个只有 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 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了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在 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要在大学生中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既大力弘扬民族优良传 统,又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并明确提出“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深入开展学 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总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一直高度评价并大力倡导雷锋精神,相继将弘扬雷锋精神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 给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雷锋始终活在亿万人民心中,成为一座精神丰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广泛、最深刻、最持久的一个先进典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如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逾33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接近20年,“一大二公三纯四平均”模式早已成为历史,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观念获得鼓励 和广泛认同,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对应,“斗私批修”、“狠批私字一闪念”等口号早已不再提及,人们思想活动明显带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 异性特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单位人”相对减少,“社会人”越来越多,客观上加大了开展群众性学雷锋活动的难 度。有人因而产生疑问,认为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现在再强调学雷锋已不合时宜;甚至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
 
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雷锋被誉为共产主义战士,体现的是共产主义精神;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 义”被明确写入党章。因此,雷锋精神根本没有“过时”,代表着一种值得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雷锋过去是、今天依然是值得敬仰的先进典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倡导雷锋精神。基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我国从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为促进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创举尊重国情、尊重规律,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与此 同时,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提倡实现共同富裕。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和核心价值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并没有改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绝不意味着摈弃共同富裕原则、集体主义观念,两者压 根不是一回事。
 
与消灭一切私有、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的年代相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难度更大,也更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存在固有 缺陷,除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外,还容易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诱发两极分化。这些痼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很难医治。而我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克服或遏制这些弊病。开展群众性学雷锋活动,正是发挥这种优越性的一种有效形式和 途径。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保持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告诫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 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 优势。”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表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十二届六中全会也郑重指出:“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 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继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后,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十七届六中全会阐释了精神文明建设与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
 
弘扬雷锋精神  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体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学习雷锋,一切为群众 着想,做人民的公仆。”在党长期执政、搞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种名利诱惑增多。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奉献意识、公仆意 识,努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自觉抵制腐败不正之风。党员干部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头扬清风、树正气,就能影响到周围群众,有助于引导人 们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有助于遏制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造假欺诈等各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以党员来带动群 众,以党风来影响社会风气,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蔚然成风,进而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与新的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惟有如此,学雷锋活动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雷 锋精神的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例如,雷锋说过:“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他尤其重视理论学习,将毛主席著作比喻成粮食、武器和汽车上的方向盘,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故而拥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今天,为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建 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全党同志应发扬这种“钉子”精神,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坚持并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时又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如,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 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我们今天尤其需要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贬斥一切不劳而获、非法聚敛财富的丑恶现象。
 
雷锋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正如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所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 努力才能学到。”在生活普遍不富裕的年代,雷锋能助人为乐;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更具备帮助别人的条件。所以说,关键还是认识问题,在于有没有这 种意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大家都来学雷锋,用雷锋精神来砥砺自己,积极倡导社会主义义利观、荣辱观、是非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以善小而不为”,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有序,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尤其要重视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努 力使学雷锋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和整个社会的风尚。
 
我们不赞同对美国西点军校悬挂雷锋肖像一事作过多渲染,更不赞同把雷锋描述成“泛爱”、“博爱”的典型。雷锋是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中成长起来的一 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一种伟大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 展。雷锋爱憎分明,其爱心不是抽象、无原则的,而是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爱。西方也有助人为乐、忠于职守之类的人和事,但 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不可能达到雷锋的高度和境界,顶多是形似而不是神似。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在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再现了雷锋精神风采,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角度说,雷锋精神是我们政治优势的体现,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要提高我国文 化软实力,就必须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让我们继续大力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之花开遍神州大地,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执笔:夏春涛)



  阅读:3747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