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
作者夏春涛              日期:2013-02-28               阅读:3740 次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 设、改革胜利的根本政治优势。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时号召全党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 好生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 的血肉联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和共同奋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然以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明确指出:“共产党的路线, 就是人民的路线。”邓小平同志强调,“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江泽民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 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胡锦涛同志强调,要“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 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90多年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中心任务不断发生 变化,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始终没有变,始终强调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 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越密切,党的执政基础就越巩固,党的领 导就越坚强有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 众。如果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最终失去执政资格。党的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 位只有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虽然经历了种种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党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进国 家富强、人民幸福上取得巨大成就。这使我们党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夺取胜利的无穷智慧。在新形势下,党要更好地实 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必须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在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 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十分尖锐,一些敌对势力不遗余力地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处心积虑地插手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用各种方 法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和 问题明显增多,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从党内来看,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在已经取得骄人执政成绩的情况下,党内容易产生懈怠和自满情绪;特别是在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滋生了脱离群众倾向。就党员结构而言,截至2011年 底,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其中35岁以下即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党员2062.2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5%。这些年轻党员给党员队伍增添了活力,但他 们对取得人民政权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缺乏亲身感受,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相对陌生,对如何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缺乏深入思考。所有这些,都对我 们党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从总体上看,当前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状况是好的,涌现了以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为代表的一大 批好党员、好干部,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然而,党员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党员 干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之风有滋长蔓延之势;有些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看成是自己的“既得利 益”,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有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诉求不闻不问;有些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尊重群众感情,不考 虑群众感受;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严重损害群众对党的信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精神懈怠的 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种种危险中,脱离群众无疑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能否始终保持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成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政治考验。

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90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 只有努力保持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自觉转变思想观念。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 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 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的良好作风和出色业绩造福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 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努力提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不仅要深入群众,而且要“心”入群众,多到经济相对落后、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的地 方去,用真心访民情、听民意,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

  依法维护群众权益。依法维护群众权益,不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要求,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应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 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兼顾广大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 远利益,既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又坚定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拓宽和畅通联系 人民群众的渠道,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亲自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将各地区、各部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 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 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阅读:3740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