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八项规定”是推动作风转变的一篇大文章
作者谢志强              日期:2013-03-07               阅读:3956 次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开局,公众和媒体都十分关注和期待。就在短短半个月之后的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出 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八项规定”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反映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上哪些新的风格、新的思路?就这些问题,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中央党校谢志强教授,他 认为,这“八项规定”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释放出了清正、清廉、清明的重要政治信号,反映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上的新风格、新思路,像一股清风 扑面而来。

谢志强说到,习近平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5年的时间里,我们多次亲耳听到他的讲话。在他任总书记的这段时间里,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延续了他一贯的务实风 格,感觉很熟悉、很亲切。这种务实的风格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个共同感觉,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政治局成员带头到基层 进行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向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也在多个场合提出了转变工作作风的具体 要求,比如开短会、汇报工作要脱稿等。“八项规定”的出台,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把我们党的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变成了具体 的措施和行动。这样的开局让人对新一届领导集体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充满期待。

“八项规定”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知道,党的建设千头万绪,现实情况纷繁复杂,可以说党内和政府机关中存在的形式主 义、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作秀搞花架子、讲摆场等假大空的问题已经成为饱受社会各界诟病的积习,甚至在一些部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得非常严重, 是造成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一些干部忙于文山会海,奔波于高楼大厦, 忙于上电视要镜头,有的甚至为了所谓的排场气派让孩子们在风雨中苦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已经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如何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 运,“八项规定”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既是对群众诉求的一个及时回应,也是新一届领导集体自加压力和高度政治责任感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说,“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 ”可以说,“八项规定”就是在人民的诉求和党的责任之间架起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八项规定”事关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成效如何往往通过作风建设反映出来,体现为老百姓最真 切的感受。从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兴密切联系群 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表明我们党在作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上问题没有放松过。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谢志强认为,这次中央抓作风建设力度大,有三个特点:

一是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把散在各处的相关要求系统地推出,将五个指头并成了一个拳头,出击有力。从要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调研到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 改进会风,从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到要规范出访活动,从要改进警卫工作到要改进新闻报道,从要严格文稿发表到要厉行勤俭节约都有明确规定。

二是规则化、制度化,任何一项要求,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无法达到目的,只有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具有持久性和更强的约束性,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八项规定”决非权宜之计,应当把它看成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

三是操作性强,这“八项规定”很细、很具体,易于理解,易于在工作中层层落实。例如第二条规定,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 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 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第四条在规范出访活动时规定,要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 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次的作风建设是自上而下的。 “八项规定”首先约束的是每一个政治局常委和委员。要人家做,首先要自己做;要人家做好,首先要自己做好,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自我设限的姿态让人振 奋。社会风气要好转,党风首先要好转;基层作风要好转,上层作风首先要好转。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习近平总书记讲打铁首先要自身硬, 说的都是一个道理。这次,从上到下,通过高层的示范作用带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政府机关作风的转变;从里到外,通过党风的转变促进社会风气的转 变,这种顶层推动的方式让人感觉有力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八项规定”出台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民众普遍鼓掌叫好,相当多的海外媒体也纷纷给 予了积极评价。

对于有人担心“八项规定”会不会只是一阵风,最终不了了之呢?

谢志强认为这种担心可以理解。毕竟,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已经积累了相当长的时间,涉及的领域很广,解决的难度很大。而且还涉及到许多改革的单位、部门 和改革者个人的具体利益,光说不练,只小动不大动,都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党风的好转。因此,党的作风能否真正得以改进,关键取决于中央的决心和采取行动的能 力。决心首先体现在是否敢于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敢于自揭疮疤、敢于碰钉子,从这次“八项规定”的出台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讲话中能够感觉到中央有这样 的决心和魄力:从密切联系群众入手,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先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反映最强烈的问 题,努力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好转,我们相信中央今后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包括在制度创新层面如何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引向深入, 使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待在更高层面上得到实现,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

“八项规定”为各地各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有的带有原则性,有的已经非常具体。“八项规定”出台 一个多月来,许多地方和部门都制定了自己更为细致的具体要求,针对性更强操作性更强了,从高档酒销量的普遍下降,从电视对领导的报道时长,从广大老百姓的 反映和媒体的大量报道来看,“八项规定”收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八项规定”是推动作风转变的一篇大文章,需要进一步做细做实,需要长久的耐心和坚 持。我们已经有了实干兴邦的坚强决心,有了并将进一步把“八项规定”量化、细化成可操作的科学标准和制度,加上人民群众切实有效的监督,只要我们持之以 恒,锲而不舍,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在实现自身作风建设大好转的同时,带领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阅读:3956 次

版权所有 ©1995-2019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